文章摘要: 我跟大家分享的一個模型——區塊鏈的應用模型找到自己做區塊鏈專案和自己投資區塊鏈的模型
原標題:區塊鏈的模型 | BMAN
2018年4月20日下午,BMAN受邀參加清華經管學院·創業者加速器·區塊鏈實驗室·區塊鏈合夥人加速計劃。BMAN,大都會資本(開曼)創始人,metropolisvc.com,前李叫獸聯合創始人,從2013年開始投資區塊鏈領域並參與社羣貢獻,在最早期顧問並投資了IOST、DATA等專案。本次演講,BMAN分享他了5年時間實踐總結得出的《區塊鏈模型》,本次活動在清華經管創業者加速器舉辦,由飛鳥社羣承辦。以下為正文:
《區塊鏈的模型》
在講區塊鏈之前,先跟大家聊聊大家都熟悉的中國足球。
為什麼中國足球一直不行,一直沒辦法衝出亞洲?
很多人說身體素質不行,比賽經驗不行,其實都不是最大的因素。研究發現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培養年輕球員的時候,都用「以賽代練」的方式。這跟國際化的培養球員的方式很不一樣,國外從小就培養球員的基本功技術,而中國的小孩一開始就大量踢比賽。正是以賽代練的方式,毀了中國球員的基本功。
《萬萬沒想到》說:美國高水平橄欖球運動員只有1%的時間用於比賽,其他時間都是針對特殊技術動作的基礎訓練。
《刻意訓練》裡也有說:棋手用來記定式和打棋譜所花的時間,而不是與對手對弈所花的時間,是棋手水平高低的唯一重要指標。
這就是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模型的重要性。如果你看過100份白皮書,參加過100個區塊鏈大會,在一個落後的模型裏面,即使增加再多的資訊,也只是低水平的重複。就像中國足球,你踢過再多的比賽,沒有一個技術和基本功的模型,比賽的時間就沒有任何意義。
所以我最近面很多分析師,很多候選人看了100個區塊鏈白皮書,但是我就問他們一個問題:你有一套自己關於區塊鏈的模型嗎?90%的人無法回答。
所以說,方法為先,模型為先,我們要找到一個理解區塊鏈行業的一套邏輯。按照道理,一個金融投資領域,應該有非常多的模型,目前區塊鏈領域卻幾乎沒有。
查理芒格說過:我堅信存在某個系統——幾乎所有聰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統。有了那個系統之後,你就能逐漸提高對事物的認識。這個系統就是思維模型。
「你必須把它們種到你的頭腦裡,然後用畢生的時間去培養它們,讓它們變成你隨時能使用的本領。如果你能夠做到這一點,我鄭重向你保證,總有一天你們會在不知不覺中意識到:我已經成為我同齡人中最有效率的人。」大都會資本,就是用我們一套成熟的模型模型去指導我們的投資。
一、比特幣模型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最基本的比特幣模型。
比特幣的模型是區塊鏈中最簡潔的模型。非常簡單,比特幣網路每10分鐘誕生一個賬本,網路上所有礦工參與爭奪這個記賬權,把這10分鐘所有的交易打包在一個賬本里面,形成區塊。一旦爭奪到區塊的記賬權,就可以獲得12.5個比特幣的獎勵,所有區塊連在一起,就變成區塊鏈。
這麼簡單的一個模型,創造了神奇的商業形態。有人拿比特幣和現在的獨角獸公司滴滴做過對比:
滴滴成立7年,融資206億美金,獲得了4億使用者,估值500億美金。
而比特幣沒有融過一分錢,成立9年,獲得兩千多萬用戶,估值1400億美金。
但就是這樣簡單的模型,創造了前所未有巨大的商業奇蹟:
1、一個沒有CEO的公司,管理幾十萬員工;
2、每個員工自私自利,爭權奪利,公司運作9年風生水起;
3、一份程式碼上線,穩定執行9年,沒出過bug;
4、遭到各國政府打壓,無法禁止,覆蓋全球一百多個國家;
5、沒花過一分錢營銷預算,獲取了2500萬用戶;
6、沒融過一分錢,估值1400億美金;
7、公司2009年上市,股價翻了幾十萬倍。
把當中一條拿出來,都是現代商業上的奇蹟,沒有任何一個公司能夠做到。但比特幣一個做到了以上所有7條。
這一切都是正是因為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型創新。我們都知道,逐利本是商業的天性,比特幣的偉大之處在於讓單純的逐利行為(挖礦)變成了維護整個商業系統穩定發展的有效驅動力(POW),這是商業模型的偉大創新。
二、區塊鏈應用模型
有了一個創新的模型,那麼應該怎麼應用?
扎克伯格說:你要解決問題,而不是開一家公司。這在硅谷是很普遍的問題,很多人在沒有想到解決什麼樣的問題之前就開了公司,在我看來是很瘋狂的。
如果你把這句話的「開公司」,改成「發幣」,你會發現區塊鏈行業應用的問題:你要解決問題,而不是發幣,這在硅谷是很普遍的問題,很多人在沒有想到解決什麼樣的問題之前就發了幣,這在我看來是很瘋狂的。
所以說,要基於一個什麼樣的模型,解決什麼樣的問題,才能發幣,我跟大家分享的一個模型——區塊鏈的應用模型。
區塊鏈應用模型,橫軸是五個必要條件,縱軸是六個應用領域。
1、五個必要條件
(1)確認資訊的成本高:
只有確認資訊的成本非常高的領域,才需要用區塊鏈,因為區塊鏈網路本身就耗費大量的成本。除非這個資訊本身的價值很高,要不然不值得用區塊鏈技術,用網際網路的方式就可以了。
比如說我之前看到的一個專案:sandcoin,用中文說就是「沙幣」,一個token繫結噸沙子,這個資訊本身的確認成本就不高,完全用不著區塊鏈技術。
而典型確認資訊成本高的領域,就是金融,這個我放在後面講。
(2)有意義的大規模共識:
之前看到一個專案:YourMomToken.com,中文就是「你媽幣」,它的邏輯就是說,你要給你媽錢,並且把這些數字放在區塊鏈,來證明你愛你媽,就可以讓全世界的人都看到。我當時看到這個專案是震驚的。這是有意義的大規模共識嗎?我認為這是小部分人的需求,很多人孝順父母,並不會想讓全世界都知道。
所以如果你要做一個專案,先思考一下,你要達成什麼樣的大規模共識,這種共識是不是有意義的。
(3)資料線上化:
之前看到一個專案,叫beefcoin,中文就叫「牛幣」,大概就是說,我可以溯源到牛肉哪裏來的做了什麼處理。我認為溯源是未來區塊鏈很大的應用方向,但是像牛肉這種領域,資料都沒有有標準化,沒有線上化的,是無法運用區塊鏈技術的。
資料的都沒有的話,建立區塊鏈的分散式資料賬本就沒有意義。所以,如果你要做一個區塊鏈應用,首先看這個領域資料是否標準化和線上化,這個非常重要。
(4)符合人性的經濟學模型:
之前看到有個區塊鏈專案,叫扶貧跑步雞。
這個專案,說給每隻雞都綁上腳環,雞跑的資料都可以放到區塊鏈上,雞跑步可以挖礦賺取Token,使用者買雞的時候可以掃碼,看到雞所有的資料。
我認為這件事實不符合人性的,就像很多人在春節直接用振動器要紅包,爲了賺取更多Token,人有很強的作弊動機,無所不用其極,經濟激勵模型就會失靈。
(5)網路效應:
適合區塊鏈應用的領域需要有網路效應。網路效應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電話。如果世界上只有一臺電話,沒有任何意義,但隨著電話的增多,網路的價值呈幾何級增長。
像之前看到的一個用區塊鏈做水族館眾籌的專案,就沒有網路效應。
而區塊鏈的技術本身就是一個具備網路效應的技術,它的節點越多,網絡技術本身的價值就越大。
如果你發現你做的領域沒有網路效應,那麼就沒有必要用區塊鏈技術。
2、六個應用領域
有了以上區塊鏈應有的必要條件,我總結了適合區塊鏈的6個應用領域。
(1)資產區塊鏈化:
資產區塊鏈化最典型的應用就是以太貓,而未來還有有很多資產區塊鏈化。
在過去,有很多資產是需要大規模共識的,比如說房子。我這個房子賣給一個買家了,我要跑去跟政府說賣了這個房子,和買家進行交割,換房產證,這樣大概要幾個月。有一個國外專案,他們在做的,就是到東歐國家跟政府合作,做地產的區塊鏈化,國家推動把地產資料上到區塊鏈上,所有的資料用區塊鏈進行交易確權。
未來隨著ERC-721的普及,會有更多這樣的專案產生。ERC-721的特點是:每一個幣代表的資產都是獨特的,比如,每個房子都獨一無二的,每一個收藏品都是不一樣的,或者遊戲裏面的道具等,各種各樣特殊的包括實體和虛擬的資產未來都能夠被區塊鏈化。
(2)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是網際網路比較火的一個方向,但過去的共享經濟並不是真正的共享經濟。
滴滴只是把計程車司機的服務彙集在平臺上,分發給使用者,這跟淘寶、美團、餓了麼並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產品和服務聚集在一個平臺再分發而已。所以叫分發經濟,不叫共享經濟。
而通過區塊鏈,我們能夠實現真正的共享經濟。
假設滴滴不再是一箇中心化的公司,而是在區塊鏈上的一個分散式應用。這個區塊鏈應用屬於所有司機和乘客。 當有人想打車,他們進入區塊鏈上的公開資料庫和標準庫, 找到一個司機,通過公開賬本鑑定司機本人,並且自動通過數字貨幣支付。 甚至解決匿名評價虛假評價的問題,所有資訊公開不可篡改。
並且更重要的在於,區塊鏈共享經濟的一切都會通過點對點實現,不經過任何中介。這纔是共享經濟本質:個體把自己的資產共享給個體,而不是一個機構把資產彙集起來賣給使用者。
共享經濟是去中心化的。現在有非常多這個方向的應用,譬如寬頻共享以及儲存共享,未來也會有非常多基於區塊鏈的共享經濟。
(3)區塊鏈金融:
一個行業,用到區塊鏈的條件之一,就是它確認資訊的成本非常高。而金融行業就是這樣一個行業,有大量的資訊不對稱,導致市場失靈。區塊鏈未來很大的一個應用,就是通過區塊鏈解決金融的資訊不對稱。
比如,做一些結算和清算的業務。像過去銀行之間的清算協議,是非常低效的,可能要花一兩天時間,但如果用比特幣的話,可以非常快。再比如說借貸業務,使用者的信用資料上鍊,就可以讓信用充分流通,解決徵信的問題,能夠消除很多壞賬。
(4)物聯網:
物聯網也是一個可以用區塊鏈改造的領域,未來會有非常多的感測器,獲得大量資料,如果這種資料可以共享,就能創造非常多的應用。
在未來整個物聯網領域,會迎來爆發,到2020年,世界上平均每人身上將會有6.58個以上的連網裝置。
這些聯網裝置採集的資料放在區塊鏈上,能夠成為一個非常強大的基礎設施,為大量的應用提供資料服務。
同時區塊鏈結合這些物聯網裝置,還可以解決所謂IoET(Internet of Evil Things)的問題——每個人身上將會有6.58以上的聯網裝置在採集我們的資料和資訊。這些資料、資訊,過去都儲存在中心化的機構裏面,如果落在壞人手裏,後果不堪設想,就像Facebook之前洩露隱私資料一樣。但是區塊鏈的隱私技術,以及全球計算節點授權確權的能力能夠有效防範網路攻擊,確保安全。
(5)資料經濟:
在現在的網際網路商業邏輯裏面,最重要的資產就是資料。 資料是一種新的生產資料,就像農業經濟下的土地,工業時代的電力。而現在的資料,都掌握在中心化機構像BAT這樣的大型公司手裏,他們利用我們的資料去牟利。
然而創造這些資料的,並不是這些網際網路機構,而是我們每一個個人。資料的價值應該重新回到每個使用者自己手裏。
未來會有大量的區塊鏈數據網絡,通過token激勵使用者記錄自己的行為和資訊,而且會對你的隱私守口如瓶,只會根據需要透露一點的資訊。 譬如,在區塊鏈網路交易,賣家甚至不需要知道你是誰,只需要知道能拿到錢。
你可以將你的資料租用給企業,譬如將健康資料租用給製藥公司,他們能基於大範圍的資料分析,隨後你會收到一個驗證密碼,只有通過我的驗證,製藥公司纔有權使用你的資料 ,同時支付相應的報酬。
我們重獲資料的所有權。 在大機構壟斷資料的時代,區塊鏈會讓的資料繁榮重歸個體。企業不再擁有資料的所有權,而只擁有使用權。資料財富將從企業轉移到個體,造福每一個人,這將是一次巨大的平權運動。
(6)創作激勵:
創作內容的區塊鏈專案。這也是非常多團隊在做的,使用者在區塊鏈上貢獻自己創作,就能拿到Token。未來包括寫歌、寫作、發明等任何形式的創作活動,都可以在區塊鏈上獲得版權保護,當版權被引用,創作者得到應有的報酬。這也是非常有前景的一個方向。
三、不可能三角模型
說完那麼多應用,大家可能聽過的不可能三角模型,限制了區塊鏈應用的發展。為什麼叫不可能三角呢?
這是Vitalik提出來的,區塊鏈的技術系統,不可能同時滿足高效、安全一致性和去中心化,如果要滿足兩個必須要犧牲某一個。就是像比特幣,它就犧牲了高效以滿足了一致性和去中心化,比特幣它非常多的節點,非常去中心化,它也有非常高的安全性和一致性,但每秒鐘只能完成7筆交易,耗費極高的能量。
所以現在做區塊鏈專案,都在在這些條件裏面做一些取捨。像EOS它就是犧牲了去中心化,只有21個節點,滿足了高效能和高一致性,因此它的TPS可以提高了。
那麼我就有思考一個點,既然這三個引數成反比,是不是就能有一個模型讓他們公式化?
後來我就猜想得到一個公式:
區塊鏈系統的效能,等於一個常數除以系統的一致性以及系統的節點數
我認為既然不可能三角互為反比不可兼得,那麼應該會有一個這樣的一個公式,可能他們這三個乘在一起就是一個常數。
但是這個常數是多少,是否還有別的引數,我還沒有找到答案。所以我就懸賞一枚比特幣,如果有人能夠算出這樣一個公式,我願意送他一個比特幣,因為我認為這樣的一個公式太有價值了。
因為有這樣一個公式,完全可以指導大家在區塊鏈領域做專案。比如我要做一個區塊鏈專案,計算出專案在區塊鏈上執行,它需要達到100個TPS,那麼α除以100,再除以我需要的一致性,就可以算出我需要多少個節點,應該怎麼去設計區塊鏈系統。或者是我在21個節點的情況下,最多能達到多大的TPS。
如果這個公式存在,對於行業都非常有價值的,可以給想做區塊鏈應用的團隊一個紅線,把大部分不靠譜的業務幹掉。
當然,這個公式可能也有遺漏的引數,比如說網路傳輸速度等等。我猜想的公式也不一定對,但是既然有這樣不可能三角的模型,就必然會有一個公式,而且這個公式如果能夠算出來,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貢獻。所以我也是懸賞一枚比特幣,鼓勵大家去算一下這個α,為行業貢獻一個具有指導意義的公式。
四、數字貨幣的估值模型
數字貨幣的估值模型,很多基金、投資人在做投資,對於比特幣的投資,或者是貨幣的投資,其實他並不知道這個幣的價值有多少,並沒有一個模型。這也是我思考很久的一個問題,上一次就是分享的時候講到一個模型,就是MV等於PQ,就是貨幣估值模型,就是你要估一個貨幣,比如說英鎊、美元,它這樣的一個價值是多少,就會用這樣的一個模型。
1、費雪交換方程模型
費雪的交換方程模型是用於貨幣估值的模型,上一次Dovey分享也有講過。
但這個模型會有什麼問題?
我舉個例子,IOST是我做顧問投資的一個專案,我們把這個模型用到IOST的估值中,可以把等式套用 P= M*V/Q :那麼P代表價格,M是貨幣供應流通量,乘以V代表的貨幣週轉速率,再除以Q,就是它應該的價值。
但是問題是這個Q(商品和勞務的交易數量)很難確定。畢竟現在數字貨幣都還沒有和現實世界產生一種商品和勞務的匹配關係。因此,你很難去找到一個具體的值,所以在用到數字貨幣的估值時,這個公式往往就失效了。
那麼應該用什麼樣的模型呢?
2、梅特卡夫模型
梅特卡夫定律,是網際網路公司常用的一個估值模型:一個網路的價值與該網路使用者數量的平方成正比。這就是所謂的網路效應背後的一個定律,一個網路使用者數的增加能夠為網路價值帶來指數級的增加。
FundStrat的Tom Lee通過梅特卡夫定律發現了一個可以應用於數字貨幣估值的模型:
通過這個模型可以擬合比特幣過去4年94%的價格波動。
這是目前為止,我看到的最驚人的一個模型,因為它準確的擬合了比特幣過去的4年的價值。其實任何數字貨幣都可以用這樣的模型,它並不需要像費雪方程那樣需要勞務和商品總量的引數。這個模型只和使用者數和平均地址交易量有關。
這個模型可以解釋過去四年中 94%的比特幣價格波動
五、大都會資本的投資模型
有了數字貨幣估值模型,跟大家分享一下大都會資本的投資模型。
大都會資本主要的成員都是穿越過網際網路浪潮、做過企業,同時也經歷過區塊鏈的牛熊週期。所以我們看投資會有跨行業的視角。
從網際網路浪潮學到的教訓是:絕大多數的初創專案都會死亡,但剩下的倖存者會成為霸主。
在1997年到2000年這段期間,美股ipo的公司總共有898個,其中有770個公司在2010年之前就死亡了。所以在那波網際網路浪潮上市的公司,只有14%能倖存下來。但這些留下來,成功穿越牛熊的倖存者,像Amazon和Netflix,都成長為一方行業的霸主,市值分別增長了1000倍及225倍。
所以,雖然區塊鏈專案能夠倖存下來比例也極低的。2014年以來,排名TOP20的數字貨幣有4個已經歸零,另外還有4個奄奄一息。但真正倖存下來的專案如Bitcoin和Litecoin,分別上漲了3,859%和4,263%,成爲了這個週期的領頭羊。
你會發現,區塊鏈和網際網路的投資邏輯實際是一致的——都是穿越牛熊,成為浪潮中的倖存者。
大都會資本的使命,正是投資並打造穿越牛熊的專案,推動區塊鏈技術前沿創新發展。我們不僅僅在網際網路、投資領域和金融市場有豐富的經驗,同時在區塊鏈技術上有最豐富的技術積澱。
我們投資佈局了數字貨幣行業上下游生態,包括覆蓋100萬用戶的媒體、社羣、礦場、錢包、交易所等資源。除了區塊鏈產業以外,團隊成員還擁有其他數字貨幣基金所沒有的網際網路行業資源。每個成員都有廣泛的影響力,給所投專案整個行業端到端的支援。
那麼對於專案,我們主要看業務和團隊兩個方向,總結了我們投資模型:
在縱軸上我們的方向,我們只看三塊業務:
第一個就是原生的區塊鏈技術。能夠為區塊鏈技術帶來本質提升的專案,這裏麪包括擴容技術、共識演算法、隱私技術等為區塊鏈帶來提升技術。區塊鏈技術現在還是一個很早期的階段,還有很多技術問題需要解決和提升。我們投的IOST和Thunder屬於這一類。
第二方向就是垂直一體化的生態。能夠從鏈到協議到應用,垂直一體化整合的專案,也是我們關注的,因為現在做普適性的,全行業覆蓋的公鏈專案太多,難度也很大,每個行業在區塊鏈的應用有一些特殊性。如果一個團隊它能從基礎鏈到協議,到應用垂直一體化落地的話,意味著能夠直接面對使用者,成為生態。未來所有專案之爭都會變成生態之爭,我們投的DATA、Cortex屬於這一類。
第三個就是交易相關業務。區塊鏈和數字貨幣這個領域,目前最落地的應用其實是交易,滿足使用者最明確的需求也是交易,所以這是短期未來一兩年,我們看重的方向,包括交易所,去中心化交易協議、量化、暗池等。
橫軸是我看團隊的五個維度:
首先要有頂尖的創始人。區塊鏈的專案和網際網路的公司還不一樣,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社羣導向的專案,所以它對創始人的能力要求也不一樣。創始人他必須要有非常強大的號召力,能夠號召大量資源,號召社羣的力量形成生態,像比特幣已經消失的中本聰、V神,他們某種程度已經成為宗教領袖,所以我們看重創始人這方面的能力。
第二個是區塊鏈技術。包括分散式系統的技術,加密學人才,設計區塊鏈系統的多節點維護、同步非同步、共識機制,這是區塊鏈專案的基礎。
第三個是量化交易、市值管理。因為現在所有的區塊鏈本質都是是像傳統上市公司一樣,需要為何投資者關係,需要通過量化和做市,去管理這個專案的市場表現。
第四個是營銷和社羣。除了投資者社羣,現在很多專案忽視的是開發者社羣,可能大家認為傳銷纔是王道,但真正決定專案成敗的是有多少開發者在你的專案上建立應用。
第五個是經濟學人才。這個可能很多人忽略了,像我剛剛跟大家分享的一個重要邏輯,你要設計出一個博弈機制,符合人性的經濟學模型,才能讓區塊鏈專案運作起來。未來區塊鏈會跟很多現實世界的經濟產生聯絡,那麼跟現實世界的經濟的關聯,包括跟政府和實體經濟,它怎麼去結合,這非常考驗團隊的政治經濟能力。
基於投資模型我們篩選並投了幾個專案,表現都非常好:
在去年到現在暴跌的情況下,仍然取得非常好的收益。其中IOST我們法幣的收益超過10倍,一度超過了幾十倍,另外的DATA、Cortex也取得非常好收益,這是目前我們是投的四個專案。
這四個專案我們的表現已經超過了非常多基金,穿越了上一個熊市後,我們依然保持沒有破發,取得很好的表現。也是根據我們很嚴謹的投資模型篩出來的。所以很多人問我們,你們為什麼投那麼少的專案,出手那麼緊,實際上是我們堅持自己的模型。
巴菲特說過「你有20個空格的考勤卡,你只有20次打卡的機會,當你把卡打完了,你就再也不能投資了。」
這是巴菲特他的投資邏輯,大都會的投資邏輯走的也是非常精品的路線,這也是跟現在市場上很多基金有很大的區別。只有基於我們投資模型,通過非常嚴格的篩選,專案纔有可能穿越牛熊。我們致力於尋找有能力穿越牛熊的團隊,我們陪伴他們,賦能他們,幫助他們成為下一個週期的倖存者。
巴菲特剛接手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時候,公司市值1000萬美元,而現在市值4200億美元,成長了40000倍,這些收益裏面75%是來自於10個最好的投資機會,所以真正好的投資並不在多,而在於找到好標的,並且投中了靜靜等待時間的回報,等待它穿越牛熊成為下一個浪潮裏面的霸主。
就像亞馬遜穿越了網際網路泡沫,就像比特幣穿越了上一個週期。他們都成爲了這個週期的贏家,所以這也是我為什麼一直強調模型重要性的原因,你要找到穿越浪潮週期,找到能夠成為這個行業最後的倖存者,需要有嚴格的投資模型。
查理芒格說,在商業和科學界有一條非常有用的原則,它分為兩步,找到一個簡單的、基本的道理,非常嚴格的按照這個道理行事,這個行事的邏輯就是模型。我今天跟大家分享資訊很多,如果能記住一點的話:就是模型的思維。
無論做專案還是做投資,我希望大家都能收穫這樣一個思維,找到自己做區塊鏈專案和自己投資區塊鏈的模型。它跟我的模型是否一樣不重要,我的模型也有可能是錯的。重要的是像查理芒格幾十年如一日的去履行,找到一個簡單的、基本的邏輯,非常嚴格的按照這個模型去行事、去做專案、去投資,這樣你就成為能夠倖存下來的專案方以及投資人。
巴菲特有個讓我非常感動的話就是,「如果我們有什麼本事的話,那就是我們能夠清楚的知道我在什麼時候,在能力圈中心」,他有一個非常嚴格的模型,在幾十年投資過程當中,他沒有投資網際網路,只投資了可口可樂這樣一個非常傳統的公司。
他並不是沒有機會,他跟比爾蓋茨非常熟,經常一起吃飯打牌,但最終都沒有投微軟,其實就是巴菲特他非常堅決地履行自己的模型,他了解他自己的能力圈,並且只投屬於自己模型的專案。
如果今天的分享能夠留給大家最重要的一樣東西的話,那就是模型思維。總結自己的模型並且堅持邏輯,這就是大都會資本的理念。
問答環節:
Q1:有一個問題,就是說線下資產上鍊,其實存在一個難題是實際的審計,我如何證明房子是我的,想實現這個目標,是否必須完成物聯網才能實現?
BMAN:我們可以用經濟學的激勵模型做到,假設我房子要上鍊,我可以設計一個機制,定向邀請這個小區周邊的使用者去確認這個事情,如果他們能確認,那麼你這個房子是個有效的產權,假設有人證明了你這個房子是假的,那你實際提供了一個假的產權,就要受到系統的懲罰,扣除一定的TOKEN並在網路上給你打下一個不良記錄。
我認為這是個非常有效的機制,比較類似於linkedIn,你可以把你的職場軌跡記錄到領英上,比如我是李叫獸聯合創始人,會有很多人幫我確認這個事情,那大概率相信這段經歷是可信的,如果有人證明是假的,那我就會被扣分並打上不良記錄,這樣的機制就不需要任何的中心,不需要任何的政府確權。
Q2:我們剛纔講到物聯網,講到區塊鏈金融等行業應用,每個行業裡都有一個標杆專案,想了解下這個主流應用專案的現狀是怎樣的,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BMAN:目前專案落地一個很大的難題就是,區塊鏈技術本身還有瓶頸,比如公鏈現在的效能很低,以至於一些高效能的落地應用很難做到;其次,區塊鏈線上資料跟線下沒有打通,我們很多現實世界資料可以上傳到鏈上,但鏈上有了資料之後怎麼重新形成到現實的一種閉環,這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比如房產的例子,我可以把房產資料放到鏈上,那鏈上的資料如何影響到線下的實體經濟和現實的場景,這需要時間讓區塊鏈專案與更多現實世界合作方,建立起一種資料通道和影響機制。
Q3:投的IOST屬於公鏈專案,你肯定對公鏈有比較深入的理解,市面上排名前100的專案有50多個是公鏈,未來幾年你覺得留下來的都會是一些什麼樣的專案?
BMAN:剛剛分享的一個重要邏輯就是社羣導向邏輯。現在各種各樣的公鏈之爭,幾年之後會成為生態之爭。就像在移動網際網路有很多作業系統,這種作業系統之爭最終都變成了生態之爭,塞班最開始是生態霸主,後來大家發現安卓是更低門檻,效能更好的系統之後,它逐漸應用增加,形成了更強大的生態取代了塞班。
所以未來在公鏈上有多少應用落地,有多少成為有護城河的應用專案,操作成本以及開發成本有多高,決定了這個專案能否成為有氣候生態的關鍵,所以我投公鏈會看這個團隊有沒有打造生態,成為頂尖社羣的能力。
Q4:區塊鏈還需要經歷可能很長時間的基礎技術研發階段,你在這個領域的投資週期是多長?有多長的耐心伴隨專案穿越牛熊?
BMAN:這個市場和傳統資本市場不一樣,數字貨幣的流動性特別強,今天搞個白皮書,明天可能就上市了,投資週期只有兩天,短期你可能抓住了一些流量型專案也可以賺錢。如果你想找到穿越牛熊,成為下一個週期的王者的專案,至少要把目光放在更長遠的週期,所以我們已經把目光放到了2020年。
Q6:我們都知道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投資邏輯非常不同,之前的公司上市之前要通過證監會等機構的的層層審查,現在區塊鏈專案很早就上了二級市場,這對於投資人可能是好事,但對整個專案的運作會不會造成不良影響?
BMAN:是的,我覺得對於專案它越來越多面臨這樣的一個選擇:我到底是要走傳統VC的融資途徑上市,還是說我發幣的形式募資,選擇這兩個途徑會面臨兩個不同的情況,如果你選擇後者,你就面臨成千上萬投資者的責任,我們看到很多團隊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以至於他們上了交易所或者發幣之後,沒辦法為這些投資人負責。我也會建議一些團隊選擇融資途徑中考慮這點,如果沒有為那麼多投資者負責的能力,可以選擇傳統VC的融資。
圓桌討論
豐馳1:現在這個市場可以說已經到了一個充分競爭的階段,其實每一個賽道上都有很多專案,你作為一個老的營銷專家給這些專案,從營銷層面怎麼脫穎而出,你有什麼建議嗎?
BMAN1:區塊鏈專案本質上是一個新型的經濟模型,如果要去營銷的話,你首先要有一個好的經濟模型,比特幣它沒有做任何的營銷,它沒有花一分錢的營銷預算拿到了2500萬用戶,所以他的本質就是經濟學模型做得好。如果一個專案它能設計出好的經濟激勵模型,能夠讓使用者自發地像自來水一樣涌向這個專案,這是最關鍵的,當然我也有如何在這個基礎上給這個專案做宣傳、marketing賦能的活動,比如我們幫IOST做marketing等,這對專案也有很好的附加值。
豐馳2:另外一個就是我聽過很多觀點,說區塊鏈本質是讓所有人都能參與投資,像咱們這樣有很多的資本出現,你認為這些資本本質對於專案來說有什麼幫助?
BMAN2:像我顧問的IOST、DATA,會拿出專業的知識來幫助他們。 像我們剛說的團隊要做好需要五方面的能力,首先要有一個非常強的創始人,第二要有比較好的區塊鏈技術能力,比如說分散式技術、密碼學技術,再有就是能做社羣marketing的人才,再有就是說做市值管理做量化,這幾個方面如果一個資本能夠為專案賦能,專案是非常歡迎的。像我們比較擅長的就是做社羣、marketing、市值管理以及區塊鏈的技術,幫助專案成長。
豐馳3:最近我碰到好多專案,他們出現了一個場景,就是他們不再拿token fund的錢,他們去拿進軍區塊鏈的VC的錢,要產業的背景,如果未來往這個方向延伸的話,我們作為token fund怎麼辦?
BMAN3:就像我說的,未來區塊鏈專案會變成社羣之爭,生態之爭,傳統VC的優勢是他在傳統網際網路世界有非常大的生態佈局,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專案方選擇傳統VC的原因,因為他們想到未來要建立很強大的生態,傳統VC可能更有資源優勢。
token fund現在的優勢在於,我們能在區塊鏈的世界給到他們一個匹配的生態,這是傳統VC做不到的,比如大都會在各個生態佈局,在媒體、社羣、錢包、交易所,也有投資基礎鏈、協議和應用,那麼這些都能成為他們在這個世界中的資源,我們雖然沒有傳統VC那麼多的行業資源,但在對區塊鏈的理解上,在生態佈局上,還是有一些優勢。
最後,感謝清華經管學院,感謝飛鳥社羣、王昆舉辦此次分享,感謝豐馳、秦路七、司機等前來交流的朋友。返回搜狐,檢視更多
責任編輯:
http://www.kubonews.com/2018042214229.html
每日即時更新新聞,請上:http://www.kubonews.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